2017年8月21日,我有幸成为厦门YMCA的一名青年义工代表远赴法国,与来自德法两国的学生、青年工作者以及义工们一起参加2017中德法青年交流营。 “中德法青年交流营”是中德法三国青年会合作开展的青年交流项目。此次以“自然与文化”为主题的交流项目在在法国瓦而省的普罗旺斯以及蔚蓝海岸地区举办。
飞机落在马赛机场的时候 飞行时间已达14小时。第一次飞这么久远的疲惫, 却在踏出机场的那一瞬间被好奇一扫而光
抵达第一站:中世纪文化古城-法国阿维尼翁
放下行李 来到城中走走看看。伴着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各类法式建筑扑面而来,阳光也明媚的正好。随处可见树荫下的咖啡吧酒吧 或觥筹交错 或静享独处。街道非常整洁,垃圾桶也设计的与自然环境很和谐。人们脸上的幸福安详让人心生向往。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便想起那句经典法语 C’est la vie (这就是生活)
第二日,便开始了正式的营会。营会共10天,对自然和生活环境保护的探索与交流持续贯穿在整个活动中。各式参观及日常与营员的交流中,都可以看到法国在自然环境原始风貌、生态多样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减少包装纸盒、塑料用品等对生态、对环境友好的举措 。本次营会低主要形式包括工作坊、实地考察及交流等。主题工作坊
语言游戏
肢体语言游戏
中国文化之夜-德法青年们学做中国结 学跳汉朝舞蹈。现场热火朝天
此外,在本次活动中,来自尼姆市欧洲之家的工作人员用生动的图片和讲解,让营员们了解欧盟的架构和历史。在欧盟与中国的主题讨论中,他通过中国与欧盟之间对比和经济往来介绍,让三国青年进一步了解到几国之间密切往来和不可分割的友谊关系,同时也藉着交流活动一起生活的经验,构筑中德法三国青年之间的跨文化的联系。
分享讨论
在工作坊讨论中,三国青年也就全球气候变暖、空气污染、节能减排等公共性问题分享了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以及环保举措。共同关切话题的讨论,让青年人了解环境变化和自然生态变化对人类的共同挑战,促使青年思考作为一个世界公民对于人类生存环境所承担的责任。
此外营会还组织我们一起参观了葡萄酒庄及橄榄油工坊,更去到了极具法国特色的鲁西荣红土城和薰衣草博物馆,真是令人眼界大开。还有青年人最喜欢的亲近大自然的运动:徒步翻越整个吉安半岛,在悬崖下游泳,在海上划皮划艇。这一切的活动都让我思考着:因着法国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之大,使得后代能够无拘无束的亲近自然。在半岛徒步的那两个小时,我的灰色运动鞋亲切的被尘土染成黄色。而如果在国内这般风光旖旎的五A级景区 怕是早就铺好了木栈道或水泥路了。吉安半岛却连指示牌都没有,只用黄色漆在树干上标示以免走迷路。南法小镇上 没有共享单车 没有滴滴专车也没有人手不离手机 。花很多时间陪伴家人,每餐饭都用心准备 吃上两个小时彼此聊天。这样岁月静好的生活多令人羡慕啊。在研讨会上和法国小伙子聊到中国与欧洲的区别,他认为中国是一条正在苏醒的巨龙,而欧洲正在死去,他们羡慕中国。我们都陷入了沉思:在国内常听到吐槽:国人素质低 环境污染 医院冷漠 交通拥堵 教育腐败 生活节奏太快但在他们眼中看到的却是团结,便利,高效率,技能卓越,科技发达,上进。当然还有诸多美食无法抗拒。想来我们感恩的真不够。
吉安半岛徒步
短短10天过得飞快 在这次活动中,中德法三国青年朋友都培养出深厚的友情,增进了对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包容,激发了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同时也让我们在实地感受中拓宽了视野,以更开阔的视角去实践全球公民理念。
让我们一起迎接挑战吧!
(文图/黄得圣)
此次活动中,两名在厦读书生活的韩国学生志愿者也自告奋勇地在爷爷奶奶面前表演了一首70年代韩国流行的唱跳歌曲《无条件》,表达的是对家人朋友无条件的爱,明朗的节奏和怀旧的曲调瞬间调动了大家神经,爷爷奶奶们和小朋友们都不由自主地打着节拍,跟着轻唱。
表演中途,有一些房间里的爷爷奶奶听到掌声和歌声也走到大厅参加进来。他们拿着小朋友刚刚做好的手工作品大红灯笼挂饰,一边欣赏着小朋友们表演的拉丁舞、合唱和小短剧,笑得合不拢嘴。
道别时,坐在轮椅的刘爷爷还不忘加一句,“这才叫过节,下次我还参加”!(文图/徐珊)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阖家团圆喜庆的节日,但是有些爷爷奶奶却只能在养老院里冷冷清清地度过。
9月29日下午,三十名曙光小学的学生在青年会同工的带领下来到集美爱欣老年公寓,与那里的老人们一起提前过个热热闹闹的中秋节。
小同学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爱欣老年公寓了,通过多次的锻炼,不论是做手工还是表演节目都显得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由于场地有限,每次参加活动的爷爷奶奶只有20名左右,但是现场的气氛依然十分热烈。
此次活动中,两名在厦读书生活的韩国学生志愿者也自告奋勇地在爷爷奶奶面前表演了一首70年代韩国流行的唱跳歌曲《无条件》,表达的是对家人朋友无条件的爱,明朗的节奏和怀旧的曲调瞬间调动了大家神经,爷爷奶奶们和小朋友们都不由自主地打着节拍,跟着轻唱。